登录  |  注册

资讯中心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业资讯

专业资讯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走进粤东西北(汕尾)教研帮扶活动”(高中美术专场)举行

发布时间: 2022-05-13 点击次数:483
日前,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走进粤东西北(汕尾)教研帮扶活动”(高中美术专场)举行。活动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汕尾市教育局承办,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研究院、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美术学科教研基地(汕尾市)、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美术学科教研基地(广州市)协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钟国荣老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段鹏教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陈玉萍老师、汕尾市教育发展中心吕小绒老师、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巫伟宁老师、广州市白云区教育研究院美术教研员陈紫帆老师、广州和汕尾两个基地项目组成员、两市全体高中美术老师线上、线下共同参与了活动,活动由钟国荣老师组织,吕小绒老师和陈玉萍老师主持,内容包括课例展示、评课研讨、专题讲座及教研沙龙四个部分。

聚焦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显风采

汕尾市捷胜中学蔡威俊老师和广州市庆丰实验学校高玲玉老师分别展示了同课异构课例——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主题四《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

蔡老师用缜密的逻辑结构,构建学生学习框架,从西方绘画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结合本课题目中“超越”一词来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以问题式探究为导向,从为什么要超越--如何超越--超越的方法—拓展延异,层层递进。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意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评述。

高老师用丰富的课堂经验和饱含激情的语言为我们呈现来一堂扎实高效的美术课。她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运用倒序的方法,以科技与新媒体艺术进行导入,逐渐过渡到西方现代艺术。通过生活化情境式的教学理念,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循序观察,灵活运用学具让学生参与学习体验。高老师将美术鉴赏与媒体技术进行有效地整合,营造出极佳的教学效果。

两位老师以不同的风格和构思给大家各自演绎了一堂生动而精彩的美术课,并各自阐述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点的理解和课程的设计思路。

多方联动评议课,专家点评助成长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巫伟宁老师表示两节课例各具特色,是理性与感性的碰撞。他认为,两位执教老师能根据不同的学情、现有的教学条件,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美术鉴赏的要求,课堂设置的各个环节都非常用心,从而彰显了任教老师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陈玉萍老师用“碰撞、突破、超越”三个关键词进行评价,她认为两节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学观念的碰撞、素养理念的突破、审美追求的超越。两节课均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情境引领进行主题式研究性学习。蔡老师的课以历史发展为脉络,重视基础知识的搭建;高老师的课采用倒叙的方式,从新媒体发展追溯艺术风格的形成,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自主建构。

汕尾教育发展中心的吕小绒老师对两节课都给予了高度赞赏,并谦虚地表示汕尾的美术教育要继续努力,与时代接轨,向广州学习。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北部分院何定怡老师、两个项目组的成员叶宇斌老师、执信汤仲伟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表示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最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钟国荣老师对汕尾、广州两个高中美术教研基地和两位课例展示教师为活动的前期工作准备及精心备课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指出:美术鉴赏课教材内容知识容量大,课本的知识体系也很庞大,内容丰富,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需要教师具备四个能力:课堂把控能力、教材重构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敏锐的时代追踪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当地的学情进行因材施教。

聚焦深度学习,专家引领拓思路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段鹏教授带来《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美术鉴赏教学的路径与策略》专题讲座。段教授阐释了高中美术深度学习背景、源始、内涵表征;高中美术鉴赏中深度学习的路径,四大知识类型与美术深度学习以及高中美术深度学习制度的理解。他表示,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鉴赏教学,它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一个对事实性知识的了解,还要从基于文化情境的导向思维的浅层次学习到深层次学习的美术鉴赏学习过程。

教研沙龙,聚焦教学痛点难点,共探新路径

线上线下专家们就如何帮助普通高中美术教师解决在教学中的痛点难点,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思想、分享智慧。

活动选择了当下老师们在普通高中《美术鉴赏》必修模块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的以下两大难点进行研讨以寻求解决其路径:1. 《美术鉴赏》容量大,课本知识体系庞大,内容丰富,课时不够用怎么办?每次节选部分内容重点学习,其余内容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又怕错失很多“亮点、考点”的介绍。2. 新课程改革后教科书知识的体量有点大,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偏专业,理解有难度,教学虽然以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为主,但课本中的思考探究问题在课本、教参中都没有标准答案,怕存在理解不全面的问题。

针对两个问题,巫伟宁老师认为,自主学习不是自学,美术鉴赏学习与实践适度结合。教师需要根据单元设计上课,有创意的使用教材。关于问题中提到的考点,他表示,对美的理解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把握具体作品的特点,精彩的课程是有生命力的,设计教学单元设计可以更灵活一点。

陈紫帆老师谈到,要了解生情,学情,基于教材,生发教材,提升教学策略,进行单元内容重构,鼓励开发一到二节的校本课程对单元内容的补充与延申。他指出,通过教学设计的培训,可以提升老师对新课标新课程的理解和把握。根据单元需要设计单元问题,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陈玉萍老师指出,《美术鉴赏》这本书的定位学本教材,教师可对教学单元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教学设计可以以问题为导向的,明确了教学目标,关注教学对象的需求,在课堂上展开探究学习,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

吕小绒老师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要以关注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为核心。教材容量多,应该围绕核心素养进行针对性教学,形成一个大观念、主题问题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

段鹏教授表示,教材是教学的依托,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教学设计,剖析教材主题,关注大概念,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把最核心的内容找准,主线拎清,展开辐射。其他的内容例如作品分析,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学习。他认为,如果有标准答案的课程,要适度的开放课题,适度把握学生的讨论,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产生更多的分析。

广东省美术教研员钟国荣老师针对以上两个焦点问题,提出三个解决路径:一是对教材要有深度研究,吃透教材,鼓励教师学会对教材的每个主题进行重构。选取主题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地剖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掌握学习的能力(图像识读等能力),避免“有看无赏、有赏无鉴、有判无思”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浅层次美术鉴赏教学;二是建议教师在每节课(每一个主题)教学之后,为学生提供一份课后学习指导(包含本主题未讲授内容的自主探究指引、本主题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清单、本主题知识点与考点测试练习),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应对依托教材命题的普通高中美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三是发挥教研团队合作的力量。教研基地可以组织区域学科中心组、名师工作室力量,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对《美术鉴赏》必修模块六大单元十七主题(课时)作通盘梳理与深入研究,以集体备课的形式确定每个主题的重点讲授内容,并编写主题课后学习指导,以集中审核的形式修改完善,资源共享。

来源:广东省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