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尚美,“育”见未来!广州市举办中小学美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 2021-11-23
点击次数:520

“五育并举”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美育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新时代,如何更好地理解美育?如何推进学校美育工作?11月20日,花城尚美,“育”见未来——广州市中小学美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广州市执信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羊城晚报社和广州市执信中学承办、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协办。活动邀请美育专家汇聚一堂,共同为广州市中小学校美育工作的推进和提升出谋划策,发挥官方指导、专家支招、媒体联动的三方协同优势,同时还邀请全市各区的美育工作者在答辩中思考美育树立文化自信的力量,共同助力广州美育新格局的构建。
美的展示
“三动十二策”广州模式构建中小学校美育新格局
活动现场展示了广州市近年来的美育发展历程和成果。在现场可以看到,广州市每个区的美育工作推进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成果,从“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面向全体,打造精品,促使实现美育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整体发展。比如越秀区构建“美育图谱”促进多元发展;从化区扎根乡土,传承创新,搭建平台,形成特色等。
现场,广州市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负责人做了《美育涵养幸福人生——“三动十二策”广州模式构建中小学校美育新格局》主旨报告,指出广州市教育局秉承“以规范抓好建设为发展之基、以推动艺术普及为发展之要、以提升核心素养为发展之本、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发展之源”的学校美育工作理念,以“三动”(政府驱动、部门推动、校社联动)“十二策”(制度先行、校际交流、城乡统筹、融入湾区,规范教学、师资建设、高水平团队建设、品牌建设、展示平台、专家队伍、场馆资源、经费保障)广州模式为主要实施路径,致力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学生心灵情操、激发学生创新活力,致力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之美、懂得分享生活之美、乐于欣赏生活之美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生活种下美的种子,有效推动广州市学校美育工作向前发展。
下一步,广州市教育局将科学设置学校美育课程、构建特色美育课程体系、推动师资队伍增量提质、发挥教学教研重要作用,加强督导,确保美育工作落实落细。
美的讲坛
聚焦新时代学校美育发展四大关键词
当天上午,活动邀请多位全国美育专家通过视频和现场的形式进行主题报告演讲和参与圆桌讨论,包括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郭声健,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林若熹,珠海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何平等知名美育专家,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美育工作提出了高屋建瓴且入木三分的指导。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花城尚美,育见未来’,我喜欢这富有诗意的美育表达。”郭声健教授在视频里如是表达。他为观众带来了主题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发展关键词》的分享,郭教授认为要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必须紧紧把握四个关键词,即以美育人、面向人人、教学改革和评价推进,他分别对这四个关键词进行了阐述。
与美对话
各方代表齐话“美育”
随后,包括专家、校长、教研员、美育老师等不同身份的代表在现场进行了一场“与美对话”,大家围绕“美育的时代属性和实践路径”这一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话题包括如何提升教师的美育意识与审美素养,如何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美育课程,如何普及美育做到一个都不能少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林若熹指出,美的重要性与人性有关。“美育之难就在于此。人性包含善恶,我们进行美育教育,就是要引导人性向善前进。美育最根本的就是培育创造性。”
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何勇提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美育是心灵的体操,美育对人健康而全面的成长不可或缺。“德智体美劳难分轻重,美育有独特认识世界的功能。我们从课程开始,初一到高二都有艺术必修课和选修课,高三是选修课。课程侧重体验和特长发展。艺术团以点带面,对全校带动作用很大。”
美育要面向人人,课程让每个孩子都有发现发展自己特长的机会,对于孩子未来精神生活很重要。美育对人的情感、幸福感和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非常重要。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晓说:“如果说五育是一只手掌,德、智、体、美、劳很难排名,很难说哪个更重要,但其实它们都很重要。五育并举是符合教育逻辑的,美育教育要可视化。对此,越秀区制作了美育图谱,提出‘相约音乐厅’等重要的举措。”
如何通过美育评价来促进美育的发展?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建辉表示,要做好美育必须有评价。“有评价,大家首先会重视。评价的功能,到底是什么?一是更好地激励大家,二是诊断功能。诊断教、学、学校管理的不足。天河特别重视学生层面,期末考试有纸笔测试,也有测试平台,创造力不容易测,但也要想办法测。测完以后老师更重视了,老师、学校受到鼓励和激励,学生知道自己的水平和需要加强的地方,学校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反思和改进,推动美育不断往前走,终极目标是推进每个学生的美育素养提升。”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研员陈锦莹说,美育是心灵之树的树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对各个学段提出了具体要求。她认为,在新时代提出新要求下,无论领导还是教师,都要敞开胸怀,积极进行美育引导。“广州未来将加快课程打造,在理念指引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并弘扬中华民族美育文化。未来将结合所有社会资源,包括大师进校园、文化名家进校园等进行特色化打造,构建出具有高度、广度的美育课程体系。我希望广州市美育文化课程能够强化发展,进一步融合发展新时代的广州市美育文化新课程。”
广州市铁一中学艺术科组长梁杨说,作为基层教师,在教学中总能看到一些问题。“教师要站在育人高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提高自身审美素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美、交流美、传播美。每个老师应该认真琢磨,让课堂洋溢着真善美。”
来源:广州市教育局